浏览次数:1146作者:发布时间:2022-07-28 |
政府招商职能重塑性转变
在各地招商引资工作以及其体制机制改革中,政府及相关部门整合重置职能机构,优化部门工作机制,及时更新相关政策等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各地领导高度重视招商引资进度,亲自带队、走出家门、实地考察,开展工作指导。疫情防控常态化和数字经济发展大背景下,政府招商职能逐渐显现重塑性转变。
政府招商工作方式变革。无论是政务服务数字化,还是招商引资数字信息平台的搭建等,都对政府工作人员掌握数字化信息化处理能力和相关操作技能提出更高要求。政府在招商履职过程中要及时关注和投放相关信息,并利用数字化平台实施更新和跟进项目,“云工作”机制将推动政府履职科学化精准化智能化提升,加快数字政府的建设。
政府招商职能部门的重构。多地政府和相关部门明确职责、由点到面根据产业链分布设置管理部门、招商中心、招商局等服务机构和职能部门,重新洗牌处理机构重叠、职能交叉、管理层次过多等问题,构建从市级到地方统筹协调的招商管理枢纽系统。招商职能部门的重构将增强政府招商履职等经济职能的宏观调控和管理能力。
政府招商职能权责转变。可以看到各地在重建招商职能部门的同时,持续推进招商引资体制“放管服”等改革,逐步推动简政优化工作机制,明确政府与企业责权,转化经济管控为管理,减少干预企业的经济活动。这对于提升政府工作效率,优化政府微观管理能力,遵从市场规律有很大启发。
政府招商工作态度转变。随着政府职能部门重构和权责明晰,政府招商工作态度和工作重心也发生转变。多地政府领导全力以赴和企业家交朋友,利用网络信息功能增强与工作对象沟通交流,根据相关项目主体的需求合理规划和调整相关政策,实现由静到动走出去获得招商主动权。同时,各地重视打造市县品牌,开展文化交流,加强区域联系。利用生态环境、政策优惠等举措推动招商引资工作。
招商引资工作机制改革一般思路
招商引资工作方式变革。受疫情等影响,各地招商行动无法在线下开展。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等快速发展背景下,各地逐步开展“云招商”“线上+线下”等招商行动。线上招商方式需要坚持“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原则,搭建相关数据信息云平台,充分运用融媒体、新媒体,精准投放招商动态、政策优惠、投资指南等信息,让企业及时了解地区投资环境、项目合作机会、载体平台信息、政策资源优势等内容;同时准确了解企业信息,精准定位招商目标。针对不同区域发展情况开展“线上+线下”结合模式,建立完善灵活运转机制应对多变的环境。重视聚焦特定地区和专门领域开展更具针对性的招商数据挖掘和共享,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及相关国家,开发分国别的投资服务云平台。
招商引资体制机制变革。提升招商工作效率和质量是地方招商引资改革中踊跃尝试的路径。多地开始关注“专业机构、专业队伍、力量集中、上下统一、权力下放”“放管服”等思路,推进招商引资体制改革。一是开始研究建立市级和县区上下一致、对内对外招商统一的专门招商机构,集中力量抓招商引资。二是持续“放管服”改革和“三定”职能编制,政府统筹管理,削减行政事项审批、消除非行政许可审批、优化商事议事机制,使市场运转重新焕发活力。三是探索实行招商人员收入与招商业绩挂钩,充分调动基层招商人员的招商引资积极性。四是按照“市场化运行、企业化管理”的模式优化招商队伍。选调一批优秀干部,选聘一批高素质专业人才,组建专业招商队伍,制定市场化的绩效激励政策,开展定期专业培训等提升专业招商能力。
招商引资营商环境变化。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一种吸引力、凝聚力和拉动力。在数字经济的时代背景下,优化招商引资环境被提出更高的要求。一是网络环境优化。加快建立与数字经济与5G技术相匹配的新基础设施和监管标准;完善公共数据的社会化共享范围,鼓励民营企业参与;支持数字经济产业园和产业集群发挥吸引和带动作用等。二是提供更优惠政策支持。研究建立产业发展引导基金,落实税收、收费、社保缴费的适度减免缓优惠政策和国家专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等对当下招商更具吸引力。三是优化提升体制机制。抓好招商接待和落地推进工作。四是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和生态建设,为引进人才提供良好政策和环境,做好人才落地服务工作。五是明确和细化招商引资法制法规,提供法律保障。
招商引资招商方法多变。为加快推开招商引资工作,各地需要以更诚挚的态度、更新颖的招式和更可靠的项目吸引企业。鼓励领导带队招商。制定出行招商活动方案和管理制度,适时安排市或县级领导带队外出考察、推荐项目。推行以商招商。定期开展座谈会、企业表彰会以及举办大型招商交流活动等,优化服务和沟通渠道,推动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推动产业链招商。拉长产业链条,培育龙头企业,形成产业集聚。建立联合招商与项目对接机制,对重点产业准确研判,进行有针对性的小分队、敲门式招商等。结合委托招商。委托专业团队和咨询机构,通过线上对接和线下考察等方式多样化招商。实施以情招商。鼓励各地区建立完善乡贤能人库,广泛征集本土能人、企业家和有经验、有资源的老领导等。
招商引资招商质量提升。经济发展从求速迈向稳步求质阶段,招商引资不仅要广招商,更要招好商。要树立“好企业扶优扶强,中小企业扶持”的理念,既要重视优质国企和外资企业,更关注发展趋势良好的民营企业。积极开展精准招商。结合地方特色,聚焦高端金属新材料、电子信息、汽车、生物医药、绿色化工新材料、数字经济、绿色环保、高端绿色家居、现代农业、食品加工、现代商贸物流、大健康和文旅体育等重点产业、新兴产业。转变招商选择,采用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的“双招双引”招商理念。及时做好项目信息披露工作,通过网络摸排、商协会引荐、企业推荐、实地考察等方式精准盘点企业产业真实情况,精准推送和招商。根据实际需求开展对赌协议、尽职调查等保障招商引资工作的安全和质量。
地方招商引资工作推进典型案例
太原市:6月13日至16日,太原市党政代表团赴深圳考察招商。市领导经历4天3夜,行程2000余公里,实地走访园区企业,连续举行工作会谈,举办招商引资推介会,签订合作协议。推介会上,实现太原与粤港澳大湾区企业现场签约项目32个,总投资519.8亿元,涵盖新材料、信息技术、绿色能源、都市农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太原市此次赴深圳开展招商引资推介会经历7个月的谋划,精心绘制招商“路线图”,4次组织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市市场监管局、市能源局以及迎泽区、晋源区、西山示范区等,赴粤港澳大湾区开展小分队招商。市促投局强化与省属企业、驻外机构、商协会、校友会的协同联动,拓宽邀商渠道。赶赴深圳前,相关人员多次召开会议,就如何精准招商进行深入研究。太原市始终聚焦“要什么”和“缺什么”,保持招商引资定力,聚焦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在并项目,推进两地在基础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制造等方面深化合作。
韩城市:韩城市坚持把招商引资和高质量项目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创新招商引资体制机制,完善招商引资联席会议制度,实施项目备案制,建立招商项目经理制等。重构招商团队,组建1+3+3专业招商队伍,实行独立考核,精准开展招商工作,坚持定期培训,推行依法招商行动。坚持将电子信息产业、钢后产业、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作为招商引资主攻方向,通过“小分队”定向招商,不断提升项目招引成效。出台《韩城市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试行)》,优化政府服务功能。坚持“一年一个主题”,每年举办专题招商活动十次以上,连续两年在珠海举办韩城·大湾区制造业外资企业招商恳谈会、韩城特色商品走进珠海直播展销活动。突出产业招商,举办综合、工业、商贸、文旅、美食等5个专场活动,签约项目67个,总投资666.3亿元,引资额284.8亿元。
佛山市:早在2017年,佛山市试水成立运作的佛山市投资促进中心,按照“市场化管理、企业化运作”的原则运转,把佛山市32个镇街的产业特色、招商需求和市里的全局谋划、长远发展结合起来。2022年五月份佛山市禅城、南海、顺德、三水、高明五个区先后成立区招商局负责各个镇县招商工作。另外佛山市委市政府牵头成立了市招商办,佛山市投促中心和工信、商务、发改等单位涉及招商的职能,一并纳入佛山市招商办统筹管理。市招商办主要负责领导统筹全市招商工作;统筹全市招商政策、资源、规划、计划;审议决定全市重大招商事项;协调市直各部门及各区涉及招商的重大事项。未来佛山市或将成立稳定机构市级招商局,提升统筹力,让稳定而专业化的人员进行系统的招商和服务。
韶关市:韶关市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机制改革,全力构建招商引资“一盘棋”工作新格局。坚持招商政策措施到位、招商主体责任到位“两个到位”,实施“市四套班子领导成员、市直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各县(市、区)四套班子领导成员”招商引资工程,对各责任领导分类提出具体招商引资工作要求和任务。健全招商引资对接资源衔接工作制度、招商引资工作定期通报制度、招商引资工作例会制度“三项制度”。推动招商资源对接、信息报送、项目服务、落地签约等工作,明晰权责、流程、标准、要求,强化上下联动,实现市与县、条与块、招与落“三个紧密衔接”。创新开展领导带头招商、产业链招商、驻外招商、全民参与招商“四种模式”。近年来促成正威、鸿发、东旭、华天、三峡新能源、明阳等一批优质企业陆续落地韶关投资建设。2021年1—11月,全市完成招商引资新签约项目280个,签约项目合同投资额1766.26亿元,完成年度投资额201亿元。
青岛市:6月23日上午,“2022山东会客厅东西协作城市主题周”活动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山东会客厅顺利开展。活动现场,西藏日喀则市桑珠孜区举办了招商引资推介暨特色产品展销会活动,向在场的青岛市企业介绍了桑珠孜区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及招商优惠政策,诚挚邀请青岛企业去桑珠孜区投资兴业。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以“跨越山海、两‘青’相悦”为主题,组织了50家企业带着虫草、蜂蜜、枸杞、麝香、牦牛肉干等300余种高原名优特色产品来青展销,与山东20余家大型商超签订了供销战略合作协议。活动期间,甘肃省定西市、新疆喀什市也举办了特色商品展销等系列活动,向青岛市民展示了当地的特色产品。